很多小說家有個一心想寫出來的故事,或者偏愛的類型、鍾愛的題材,甚至迷戀的人物原型,我沒有。我好像對任何內容都不堅持。一直寫的動力,與其說是發想新穎的詭計,不如說是研發說故事的方法。我就是個技術宅。最近研發的方法是:用結構來敘事。

前一本《搏落去》就竊取奇幻和科幻故事的傳統手法,建立世界觀來折射現實的一個切面。故事的結構就是權力的結構,讀完故事就不免意識到權力原來不是一個漸強漸弱的光譜,而是每一次量變都必然引發質變的人類世界運作規律。這是我第一次設計敘事方式的時間長過寫故事。

《客製死亡》的原型是參與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被害動機》,詭計幾乎全數保留,敘事完全重新設計。還是同一個推理謎團,但早不是同一個故事。這次的結構是:一本正經講幹話。

電影 John Wick 2 有個毫無動作戲、純是對話的橋段迷倒我:殺神採購裝備。殺神光臨,軍火鋪銷售員一身正裝,從髮型到口音都像高級餐廳的侍酒師,John Wick: “I’d like tasting.” 此後的對話一路從產地到火力,聽起來都酒體通透,連甜點都不漏。你知我知觀眾知,紅酒是耶穌的血。

若能鋪設得宜,就能人人知道我們表面上進行的淨是A,事實上幹的全是B。所以《客製死亡》這本書,才會封面與內頁不符,但純是同一個故事。《客製死亡》的書皮內裡是《銷售女王的五道心法》,目錄也是一本商管書該有的樣子:提綱挈領,連章節練習目標都清楚列明。唯有按圖索驥,一步步學會銷售女王的獨門祕技,才能解開所有案件,和案件背後的深意。學習銷售和命案解謎,本是一體。

所以這本書的目錄會用上三回,每一回都揭開真相的一個層次。改稿目標一開始就是:每一句對白和每一個小動作,揭露真相之後回頭來看,意義都跟初見時毫不相干。他說風景好,你到了終點調頭再看,才知道風景是他所造,不是讚嘆自然奇妙,只是拿翹。

選擇用結構來敘事的首要理由很務實:避免說教。這個年代還能持續書寫的人,都有太多話想講,難免未經轉化就傾巢而出,晾故事在一旁。至少我絕對有這毛病。為了治自己,只好開發一個從框架起就避免嚴重錯誤的寫作方法:把想好的觀念轉外框,一個字都不透出,就沒機會說教。

把觀念藏進結構的第二項理由是:只要讀者順順讀完整個故事,就算不記得細節,也會留下一點感覺。最難免的感覺往往是:這個比那個更強、這個比那個更嚴重、這個比那個更真實。既然故事情節通常是愈來愈厲害,最後最厲害的勝出,讀者就會對最厲害的東西有印象,同時,也對最厲害的東西跟普通東西之間的對比有印象。故事結構有多大,對比就能拉到多高,印象自然比較深。

如果可以,我希望讀者能對結構本身留下深刻印象。每一個故事都是 fiction,但我刻意用 non-fiction 的結構來寫,好讓人讀完故事,能學完一項知識。《搏落去》的結構就是權力的結構,《客製死亡》的結構也真的是《銷售女王的五道心法》,我盡最大的努力寓教於樂,希望各位至少被充分娛樂。

麟左馬 2025.08.25

  • 麟左馬 協會成員

    第21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第八屆島田莊司獎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