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對台灣推理作家而言,「西進」是不是一個突破現狀的好選擇?國內推理圈的作者與出版社,都將對岸市場視為一個重要的出路,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個市場的現況。為此,本屆會報邀請知名書評人「華斯比」執筆,為各位會員們來做進一步的介紹與分析。
此篇原為2015年會訊邀稿

【作者簡介】
華斯比,獨立書評人,類型文學研究者,曾任《懸疑世界》、《漫客懸疑》文字編輯,現任職於「知音動漫圖書編輯出版中心」。主持選編《2014年中國懸疑小說精選》。

 

未有定論的懸疑推理之辯

談到中國大陸的懸疑推理小說,有一個爭論是必須要面對的,那就是「懸疑」和「推理」的關係問題,也就是人們時常討論的「誰包含誰」的問題。

絕大部分人都承認「推理小說」是舶來品,但卻沒有人通過比較精確的考證,指出中國的所謂「懸疑小說」誕生於何時,「懸疑」這個名稱又是從何而來,以及它的精確定義是什麼。

依照「推理之門」網站站長老蔡《為推理小說正名》一文的觀點,「廣義推理」是包含「懸疑」的。老蔡認為「懸疑小說恐怕是中國的特產」,而漢語中的「懸疑」是一個源於「懸念」的生造詞,目前尚無法找到合適的英文詞彙來與之對應,「其目的則可以推測為是商業的需要」。也就是說,懸疑小說本質上是源於商業需求,而被冠以「懸疑」之名的推理小說。

這就和在晚清小說現代化進程中,一些引進的新小說類型被命名成五花八門的名稱一樣,都是商業上吸引讀者眼球的一種行銷手段。

然而在逐步的發展之中,大陸的「懸疑小說」卻漸漸脫離「推理」的束縛,盡可能地吸收多種類型小說元素(如幻想、武俠、恐怖驚悚等),而形成一種概念上更加寬泛的小說類型。

相反的,大陸原創「推理」則給人愈走愈窄的感覺。一些崇尚「本格」、「詭計至上」的推理作家和讀者的原教旨主義傾向,使得大眾對推理小說產生了「非本格不推理」的誤解。這種排他性把原創推理變得愈來愈狹義,幾乎使它完全與懸疑小說劃清界限。這也是為什麼大陸懸疑小說讀者愈來愈多,而推理卻愈來愈小眾的重要原因。

筆者認同老蔡關於「大陸懸疑小說本質上源於廣義推理」的觀點,但筆者認為,基於目前大陸懸疑推理小說的創作與出版現狀,既然已經出現了這樣一種在大眾中具有較高認知度、概念上更加寬泛的小說類型,不如就以此為名來囊括盡可能多的近似類型。

以筆者的理解,廣義的「懸疑小說」是以解答「謎團」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小說。如果從中文字面來理解「懸疑」這兩個字的話,「懸」很自然地代表「懸念」,即說明此類小說在故事上充滿懸念;「疑」可以理解為「疑惑」,即對小說中未解之謎的疑問和困惑。那麼,「懸念」加「疑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謎團」了。只不過,這裡的「謎團」可大可小,可以大到顛覆讀者世界觀的大陰謀,也可以小到日常生活中幫老太太找狗這樣的小事件。

而從「謎團」的解答方式來看,懸疑小說一般可以簡單地分為現實型和超現實型兩種。

現實型懸疑小說,以較為嚴密的邏輯推理給予謎團合乎科學(現實邏輯)的解答,可以囊括大部分的推理小說。

超現實型懸疑小說也可稱幻想型懸疑小說,一般無法給予謎團合乎現實邏輯的解答,往往涉及超自然因素、神秘主義等,這種類型囊括了盡可能多的含有其他類型元素的懸疑類型。

正因為大陸懸疑推理小說的「舶來品」屬性,使得作者和讀者一方面一直試圖從中國本土原有的小說類型中考察這一類型可能存在的源頭,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擴大其定義,使其能囊括更多的子類型。

(雖然筆者持「大陸廣義懸疑囊括推理」的觀點,但為了敘述方便,以下仍將「懸疑」和「推理」分開討論。)

 

大陸懸疑推理小說創作與出版現狀

在當下的中國大陸,過分追求「唯詭計唯本格」的創作理念無形中提高了推理創作的門檻,使得一些新人作者望「推理」興歎,轉而投向「懸疑」的懷抱。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近年來大陸推理雖然有所起色,偶有佳作誕生,但依然處在相對小眾的「短篇時代」和「雜誌時代」。

以發表短篇推理小說(以本格推理為主)的專業雜誌(如《歲月·推理》、《推理世界》等)為平臺,只能培養一些業餘推理作家,暫時維繫大陸推理的基本生態。而要使其蓬勃發展,則必須有足夠多的長篇推理問世。

在這些由推理雜誌培養起來的作家中,大部分人都是本格推理迷,比較注重小說的詭計,而時常忽視小說的故事性和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些都導致他們很難創作出能夠吸引大眾的長篇推理小說。即便創作出來,也基本是長篇謎題,枯燥乏味,缺少賣點,無法得到出版社(其實主要是出版商)的青睞,很難有市場。

短篇為主,長篇為輔;作者有限,優質稿源不足,稿費低廉。這基本就是目前大陸推理的現狀了。

相比之下,大陸的懸疑小說則呈現出與推理幾乎完全相反的態勢:長篇繁榮,短篇凋零。

懸疑短篇的凋零源於實體平臺的銳減。由於懸疑小說將恐怖、驚悚、靈異等元素通通納入進來,導致其很容易在某一方面過度渲染,經常因為內容不和諧,而被出版總署封殺。

從2013年起,大陸已經有多種懸疑刊物或停刊(《懸疑志》、《漫客懸疑》、《驚嘆號》、《膽小鬼》等)或轉為電子刊(《懸疑世界》)。不論是由於出版審查政策上的限制,還是期刊自身的經營不善,發表懸疑小說的實體平臺正在整體萎縮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百花齊放到百刊凋零,如今大陸懸疑期刊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幾乎「真空」的狀態,基本只剩《怖客》、《悚族》等以恐怖驚悚小說為主的廉價雜誌(即俗稱的「地攤刊」)。

正是由於短篇懸疑發表無門,不少作者在無奈之下才選擇創作長篇懸疑(或中短篇系列合集),以求能夠直接出版單行本圖書。

總體來說,長篇懸疑雖然也會因內容不和諧而面臨無法出版的風險,但創作門檻比(本格)推理要低,基本上只要作者能講一個比較完整的懸念迭起的故事,還是比較容易出版的。如果再加入一些比較吸人眼球的所謂賣點(比如《十宗罪》那種「重口味」),甚至可能會成為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