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內容涉及作品劇情關鍵,請斟酌是否閱讀)

評審成員:
杜鵑窩人
寵物先生
黃羅
路那
陳浩基〈不克出席,以書面意見代替〉

記錄:四維宗

討論對象:決選入圍作品(共五篇,數字為來稿順序編號)
16 寂寞球體
21 重返竊案現場
25 夏燕芙蓉
29 聽海的聲音
43 獅山大兄與749

(評審先針對入圍的各篇小說陳述意見,最後再以投票表決方式來選出首獎作品)

16〈寂寞球體〉

寵物先生:這故事有兩條敘事線,第一條是小三(呂欣儀)聯合正宮,準備殺害男人(陳駿文)的計畫,進行到半途又生變,第二條是某村落發生的河中浮屍案,劉小隊長的偵辦過程。個人覺得第一條線不錯,一開始讀者會好奇呂欣儀打算對老闆做什麼,之後又有說明犯罪計畫,有營造出懸疑感的層次;相較之下第二條線有點平,劉小隊長對案件的想法很多,我們可以看到他腦中閃過很多偵查方向,卻沒有一條是確定的,確認屍體身分的過程也四處碰壁,直到最後才浮現古先生這個可能性。也就是前面一直很平,進入真相前才稍微拉高,這部分層次感就沒做出來。本作的主梗,應該是兩條敘事線的關聯。這部分應該是想做敘述性詭計,誤導讀者第二條敘事線的屍體身分,就是第一條敘事線的陳駿文,但真相其實是呂欣儀的父親,且兩條敘事線相隔七年。裡頭埋的伏筆,好像只有呂欣儀高中畢業聽見的電話,我覺得作者可以再多埋一點。如果作者真是想誤導讀者屍體身分是陳駿文,我覺得這誤導可以再加強。第一條線,呂欣儀想殺害陳駿文,第二條線,河中發現不明身分男屍,光憑這樣(頂多加上屍體年紀和陳駿文一樣是四十多歲),要讀者踏入敘述陷阱可能還不夠。中段開始說明正宮和小三的犯罪計畫,有提到打算讓假的陳駿文在大陸失去聯繫,這和「無名屍」連結起來有加強效果,後段也有提到凶器是球棒,而呂欣儀開的車上也有球棒,後面這兩項的確可以加強敘述性詭計,但出現得太晚了,球棒發現沒多久,醫院揭露真相的場景就開始了。也因為誤導不夠強,我腦中一直有「屍體可能不是陳駿文」的想法,結果果然不是。反而結尾揭露的「正宮想連小三一起殺掉」的真相還比較吸引我,只是這部分似乎不是作者的重點,他只是用郵件內容交代幾句就結束,這裡還有可發揮空間。然後裡面有些內心轉折有點快,比方說:原本的計畫是小三把睡著的陳駿文交給正宮,然後讓太太動手。結果母親病危的電話一來,她的計畫被打亂,就想要自己動手。我覺得這部份太快。

杜鵑窩人:應該會先打電話連絡正宮。

路那:而且搭配上她中間七年沒回家這件事情就更奇怪。
寵物先生:之後傳來說母親手術成功、恢復意識,就又放棄動手了。女主角在這兩處的確可能這麼做,但內心轉折應該很劇烈,但文中用一兩行就講完。比起前面用比較長的敘述講不倫之戀的內心糾葛,這部分就簡略很多。最後在串連兩條敘述線,把人比喻成球體的那段。我覺得他這部分是想要將兩件看似不相關的案件做一個連結,也呼應篇名,我覺得是不錯的;只是這種比喻如果是分散在篇中各處,而不是在結尾時才講的話可以更好。

黃羅:寵物大致講了我想講的。我多補充一點,裡面敘述性詭計的第二條線很沒有說服力,就是老警察一直找不到身分這部分;但這個警察被描寫得很老練聰明。

杜鵑窩人:後面有寫說他故意找不到。

黃羅:對,可是在閱讀過程當中會覺得很怪很不合理。最後是有揭曉說是故意放兇手一馬。但就敘述性詭計而言,這兩條線補起來,中間銜接的不很密集。我覺得他用了個有文學性的篇名,最後結尾用個歸納說明,如果前面或中間有些點綴會更好,放到最後才解釋會有點可惜。

杜鵑窩人:我的感覺是這個作者很少看推理小說。作者可能是寫一般小說或是記者那型的,然後對推理小說不是很了解。敘述性詭計其實不是這樣寫的,他寫了兩條線,第二條線有點像廢掉了一樣。剛剛說到心理轉折,真的出了意外時會先想到誰要去殺了那個人?還沒打電話給正宮就想要自己去殺了他,雖然書裡寫道當時已經很晚,可是你都已經要殺人了還在意早晚?一定會等著啊!而且小三為什麼那麼信任正宮?因為有小四嗎?男人有了老婆之後,小三很難找,但小四就很容易。大老婆會怨恨小三,但不會怨恨那個小四,因為小三是第一個介入者。

路那:但照你這樣說的話,文中的說法反而是合理的。因為主角已經不是小三,她男友是慣犯,她很可能已經是小五小六了。

杜鵑窩人:那這樣就會相信正宮說的話了嗎?照理說都會去查證的。總之我的感覺是這作者文筆不錯,但對推理小說認識不深,只是有個模糊的概念。

路那:我覺得這篇最大的問題,是我沒辦法接受後面警察為什麼不揭發案件的這部分。他雖然用了個球體的說法來解釋,但就像寵物說的,沒有那麼站得住腳;因為並沒有分散在文中,而是在最後才提出,有種臨時想到這個說法,就把它拋出來的樣子。再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想和作者聊聊罪與罰的問題,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偵探/推理小說迷或是作者,對罪與罰應該有足夠的意識,畢竟偵探小說就是在討論這個東西。你說一個執法人員協助隱瞞犯罪,他在那個當下就應該提出一個堅持這樣做的理由,但他說的這個理由很奇怪。如果欣賞他的話,為什麼不七年前就跟他講?而是讓他在七年間不停地被折磨。如果就是要這樣折磨他的話,那為什麼七年後要跟他講?更嚴重的是,作為一個警察這樣做在小說中是可以被承認的嗎?

杜鵑窩人:他可能有看過海史密斯吧?聰明的雷普利。

路那:對,可是如果他是要討論這個罪與罰的部分,又討論的太少。這篇作品透露出來的訊息是,作者認為只要這個罪是對的,就可以不用遭受懲罰,是可以讓人安心的方法。一般的想法應該是要去面對解決犯下的事件,而不是掩蓋逃避,至少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推理小說,甚至是我自己的觀點是比較傾向如此。這篇小說技巧非常不錯,雙線敘述的其中一條比較弱也是我可接受的,但在根本的意識形態上有很大的缺陷。

黃羅:那這樣第二篇作品你會覺得有一樣的問題嗎?

路那:第二篇作品又是另外一個類型,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蠻喜歡雷普利系列,我也不反對兇手或犯罪者逍遙法外,但作品本身必須有一個連貫的邏輯。這篇作品本身的標準不一致:家暴的人死了,外遇的人卻活著。如果把兩條敘事線當作鏡像來看的話,其實兩者的罪不相上下,都是對家人或是關係的毀壞。姊弟倆都選擇致人於死,可是弟弟殺了父親後沒事,姊姊沒殺了男友也沒事,那作者在這個故事中想呈現的價值觀是什麼?他在裏頭想表達的東西其實很亂。

陳浩基:這篇作品令我覺得很有趣──我不是說故事內容,而是一些關於作品自體的觀察。我很容易挑出一堆小毛病,例如在描寫調查過程時,將「屍體發現地點」說成「命案現場」,害我看了幾次才明白;又或者很奇怪地在人名第一次出現時用引號標示(像:副駕駛座的男人是她的老闆,名叫「陳駿文」),令我以為那是什麼文字詭計;在解謎的部分,也有一些側重謎團忽視人物故事情緒的偏差。
這些毛病,令我覺得這作品的作者寫作經驗不多,但神奇的是,作者在描寫角色的心情、利用文字埋下伏筆、在主題上帶出推理以外的文學性等等都相當成熟,令我覺得本作十分亮眼。仔細分析結構的話,本作其實有兩個謎底(爆點),一是死者的身分,二是時代的落差。我讀到一半已肯定前者(不是作者在描繪上有什麼破綻,只是這種套路只有用這方法才能符合讀者心願但又能令讀者意外),後者也有想到,但沒太在意。這也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時代落差其實是另一個大爆點,但兩個時空的連結太少(只有呂弟弟和呂媽媽住院),令我有種浪費了一個好設計的感覺。時間性的敘詭要盡量加強雙方連結,描寫愈多,意外性便愈強。最後解謎算是很圓滿,但想深一層,有個地方也很古怪。劉警官明明看穿案情了,卻一直不作聲,讓呂小弟承受著罪咎,七年後卻很爽快地在偶爾碰面的機會下將事情說穿了。假如他真的願意裝作無知(反正死的是個混蛋),那他便應該一直裝下去;假如他想減輕呂小弟的罪咎,那便不該七年後在這場合下說出這麼重要的事,而是很可能退休後便偷偷跟呂小弟說(「我現在已不是警官了,所以我沒有義務拘捕你啦」)。在這種環境下解謎不是不行,只是,這鋪排讓我覺得劉警官是個自我中心的傢伙,削弱了這角色的「好人」感覺。假如解謎是出於某種契機(像殺人罪追訴時限已過、劉警官準備離開台灣再不說便沒機會說),感覺會較圓滿。話雖如此,以上都只是挑小毛病。作品本身很不俗,發想很優秀,我滿喜歡的。

21〈重返竊案現場〉

杜鵑窩人:這篇有幽默推理的味道和倒敘推理的優點。

寵物先生:我覺得作者確實有意圖要寫幽默推理,裡頭放了不少小笑點。犯人的敘事口吻有點憤世。會諷刺時局〈丟鞋〉,他提到的三位祖師爺前兩位〈盜跖、時遷〉都是盜賊,唯有東方朔以幽默見長,所以我覺得作者就是要寫幽默。至於倒敘推理這部分,因為倒敘推理就是要找犯人的破綻嘛,就是How to catch;他提到的破綻有三個:一是外套太大件、二是犯人採指紋的部分、三是屋主的信。外套的部分我覺得是見仁見智,第二個採指紋有牽涉到專業知識,第三個我覺得應該叫伏筆而不是線索。文中提到「江」寫得有點奇怪,但應該無法從這樣推測到那個字是「汪」。我要表達的重點是,這三點加起來是夠充分,但是欠缺讓讀者恍然大悟的感覺,應該要有一個更明確,讓讀者在讀到時會覺得「啊原來你真的有講,可是我漏看了」的點。

杜鵑窩人:警察記錯被害人的姓就是假警察嗎?他一直沒碰到屋主。如果小偷會看錯,那警察應該也可能看錯。是鄰居報案的,到底他姓汪還江誰知道?看到那個字像「江」就說「江」了啊。鄰居知道他姓汪,應該要糾正他才對。

寵物先生:你的意思是,作者並沒有透漏說屋主姓汪,只透漏「江」可能不是「江」。這樣的訊息可能不夠明確。

杜鵑窩人:我的意思是,隔壁鄰居憑什麼因為他把屋主姓氏叫錯了就懷疑他?這是鄰居第一個起疑的點。雖然鄰居打電話報案時有說,但鑑識科的人不知道很正常,他管你姓汪還江?這篇是不錯,但是缺點是有很想當然耳的推理。

寵物先生:這篇偵探的身分有反轉,原本以為是屋主但其實不是,還有他老婆做類似偵探助手的工作。這邊角色反轉的部分很有趣味。這篇算是小品,總體上很不錯。

杜鵑窩人:缺點不多,不過小瑕疵不少。

黃羅:我覺得我看完這篇後很空虛,完全沒得到什麼。這個故事到底想告訴我什麼?我沒法喜歡這個主角。因為我認為讀故事一定要對某個角色有某種認同感,尤其是主角,必須喜歡他、同情他、或是其他某種情感。這個主角好像想要解決自己的困難,結果越陷越深,情況越來越麻煩,最後還被抓。過程當中我一點都不替他緊張,就看他怎麼被抓。雖然這故事很完整,漏洞也不多,但是完全無法喜歡,看完好像喝了杯白開水。個人比較不欣賞這樣的作品。這故事適合拿來當舞台劇,看一群人跑來跑去,遇上一堆麻煩,會覺得很好笑;但今天寫成文字,趣味感是有,但就像鬧劇一樣,就這樣沒了。我沒辦法喜歡這主角,就連帶對這故事沒感覺,即使寫得沒什麼大問題也一樣。

杜鵑窩人:這個是小說跟影劇作品的落差。有些詭計用演得一看就看出來,但用文字怎麼講都講不清楚。
路那:這篇就像大家說的,敘事角度有點怪怪的。本來應該喜歡那個主角,但最後他被抓了。如果本來就不喜歡這角色,那會覺得很正常;但如果一篇小說看到一半還不喜歡那個主角,那你也不會繼續看下去。我讀到中間的時候,就很困惑這個小偷的命運會是怎麼樣。已經不是對著人物抒發感情,而是對著作者問說你想讓他怎麼樣。

杜鵑窩人:我對這個主角的感覺是,像以前布袋戲裡,出場時聲勢浩大的角色,結果一招就被幹掉。

路那:小說裡「滅火器」被刮掉變「滅人器」那部分其實我還蠻喜歡的,因為很可愛,而且確實是個伏筆,跟小說內部「江」和「汪」是有關連的,非常自然。但是「汪」和「江」的部分可以描寫更細緻一點。還有文中三次提到靜電足跡採取器/顯示器/偵測器,用不同名稱還用標楷體強調。如果這是個難以理解、或是誤導的線索,這樣強調就可以理解。但這三個東西都沒有這個功能。整體來說,這篇的布局跟結構安排算是佳作,不過格局和其他篇比起來不太夠,就是篇日常小品作。

杜鵑窩人:我覺得這篇不錯,給他的分數也不低,只是餘味不佳。

陳浩基:故事很有趣,那種筆調跟市面流行的日本幽默推理水平有過之而無不及,爽快閱讀是本作的一大賣點。推理方面可說是四平八穩,可惜的是主軸是很傳統的倒敘推理,我本來期望有更破天荒的新本格玩法(以小偷掉手機作為開場,這種喜劇式的起首若配上新本格大概會更精采)。詭計中的女主角(偵探老婆)是亮點,她的設定為格式平庸的倒敘推理注入了檯面下的趣味。然而,有兩點我覺得要提出。首先的是,本作受制於格局,無法令故事顯出更深入的主題。假如一部推理作品的複雜度奇高、謎團重重疊疊,我也不會留意作品本身有什麼意義,但謎團不那麼複雜的話,讀者很自然會問「在有趣之外還有什麼」。這便是「類型上的吃虧」。而另一個問題在於主角的定位。主角太有趣,讀者很可能一開始便認同了這角色(縱使他是小偷),可是故事卻是傳統的倒敘推理,即是讓主角留下一堆破綻,讓偵探和讀者一起推敲,最後拘捕主角。這令讀者的情緒有點反覆,因為讀者一開始對主角產生好感,最後卻是他遭殃,或多或少會削弱爽快感。用例子說明的話,不妨看看老祖宗盧布朗如何泡製亞森羅蘋的故事,讀者對角色的愛恨,通常跟故事內容呼應,落差不會太大。

25〈夏燕芙蓉〉

路那:我剛開始看到時很期待,但讀完後不如預期。一開始武俠設定的內容讓人很興奮,他用了個剛進入江湖的女俠角色,因為父親要辦生日宴就回去接待賓客,結果在芙蓉莊這樣一個密閉空間裡出現屍體,她就要去找出兇手是誰。首先是作者設計了一個暴風雨山莊式的封閉場景,但裡頭的角色想逃還是能用輕功逃出;也就是說在特殊世界觀下條理本身的問題。再來是寫作技巧,乍看ok,但實際上文法有蠻大問題,因為其實我有很多句子是看不懂在寫什麼。然後女主角給我的感覺很吵,為什麼呢?因為整篇裡面她雖然好像武功很強,也出去走江湖,但什麼事情都不曉得,有可能嗎?她父親和哥哥都知道那麼多事,可是她都不曉得。不曉得也就算了,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現出很驚訝的表情。這篇小說從頭到尾,她就是一直驚訝,除此之外就沒其他了。再來是最後謎底的部分,自己打自己造成反過來的掌印,那姿勢怎麼想都不合理。以武俠世界來說,對手在空中反過來打一掌造成那掌印還比較合理。還有毒殺的謎團,也沒有解釋。

杜鵑窩人:我感覺這作者用武俠來寫的目的,是想閃掉他沒辦法解釋的問題。

路那:但其實出現更多他無法解釋的事情,像是怎麼從毒殺推到掌呢?我也可以先傷他再給他喝毒啊。

黃羅:看這篇很像我很久以前看過邵氏出品古龍原著的蝙蝠傳奇,裡面楚留香到處跑來跑去不知道在幹嘛,打也都是旁邊的人在打。這女主角就類似這樣。

寵物先生:我覺得女主角是扮演一個蹩腳偵探,真正的偵探是夏歷言,而她是扮演先做出錯誤推理的那個角色。

黃羅:這篇出現太多角色,還有太多厲害的人物,女主角的哥哥爸爸師傅都很厲害,可是這些人都只是串場。我覺得如果女主角一開始設定武功不那麼強,作為蹩腳偵探出場會比較有說服力;但一開始就寫說她出去闖蕩江湖了,還有個很厲害的師傅,但她卻那麼肉腳,這麼一來不但沒說服力,還讓我不喜歡這個角色。這又是一篇我無法喜歡角色的故事。

路那:我又想到一點,被害人是五毒教的成員。這個五毒教雖然行事詭異,但是剷奸除惡,只是用以暴制暴的方式。那這團體怎會不先把內部的壞人殺掉,而先去殺外部的壞人。這部分角色安排也是我不能接受的。

寵物先生:武俠推理會有些超現實的部分,我個人要求會比較低。如果是科幻故事的話,我的標準是它要自體滿足,構成一個完整世界觀。但武俠跟奇幻一樣,其中邏輯無法達成自體滿足。所以我的要求是,只要在揭露真相前,把可以建構真相的線索﹝即便是超現實的東西﹞都先告訴我,不要天外飛來一筆,這樣就夠了。這篇大部分有做到,但其中有兩個部分例外,一是武功「隱泉」的真面目,這可能沒辦法,因為是謎團之一,但前面有提到一些線索,所以還好。但第二個是請帖筆跡的部分,一開始說是「筆力流暢的書法,不是內力剛猛的人所寫」;但後來又說「內力雖猛,卻是與水相仿,所以可以寫出流暢的書法」,這就有點作者說了算的感覺。

杜鵑窩人:因為像水,水可以柔,也可以硬。

寵物先生:這是他的解釋,可是在真相前應該給我一個確定的結果,而不是到後面又翻轉這個結果。女主角的部分,我覺得她是蹩腳偵探,她的推理是在清泉發表前墊檔用的,但是這個墊檔的部分太粗陋了。她的調查過程和發表推理部分,字數非常少,不到一頁。而且她指控的那個人前面根本沒出場,戲份太少,所以這個紅鯡魚沒什麼存在感,再來就馬上進入清泉的推理。這篇接近三萬字,我猜可能有部分是被作者刪了。還有就是角色太多太分散。

黃羅:這篇會不會原本是中篇小說,但為了投稿刪了很多篇幅。

路那:中間用武功強弱減掉嫌犯人數,我覺得這部分還不錯,是個聰明的寫法。
寵物先生:還有個小瑕疵:時代考據。裡面有提到隱泉是專門攻擊腦部的武學,中國人對腦的認識是明朝才開始;但裡面又有提到一個職位是節度使,這是唐宋才有的官職。我不知道武俠小說對時代考據有沒有很要求,不過這部分可以注意一下。

路那:這篇其實沒提到一個確切的時代,所以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架空時代。這部分我是覺得還好。

寵物先生:最後我有個疑惑是真凶為什麼要選在芙蓉莊這麼眾目睽睽的地方殺人?本來他要殺死者其實沒什麼難度。他選在那個地方,死者還大聲囔囔說我要去那裡,這又增加行兇難度。

陳浩基:武俠部分一流,可是配上推理,卻似乎進退失據。優秀的推理小說,真相往往是唯一解或近乎唯一解,可是在武俠(尤其是有輕功、內功這些元素)裡,卻容易流於「作者說了算」。作者在處理推理部分其實很用心,像真凶的到場時間、說出自己不應該知道的證言、為所有角色建立動機充當紅鯡魚、設定謎團背後的凶手動機,即使將故事背景改頭換面(例如變成現代,大盜劫運款車再黑吃黑),也可以適用。作者亦有加入武俠小說獨有的元素作為謎團的一部分(「隱泉」這種武功),故事中有徹底說明埋下伏筆,這也算具備公平性。可是,當作者特意說明某些「事實」,讀者便很容易猜想這項「邏輯條件」的設立是為了解謎用,於是做成意外性的大幅削弱。我讀到結局的一刻,看到飛燕驚覺眼前人便是天下第一高手夏歷言,我的反應不是跟女主角一同驚訝,而是覺得女主角怎麼笨到此刻才發現。這對追求意外性的讀者來說是個很掃興的佈置。另外我必須指出,本作的角色太多。如果本作是一部中篇作品,我想感覺會更好,一來作者可以慢慢建立更完整的世界邏輯,讓讀者一一了解,二來可以讓嫌犯們更立體,書寫更多角色背後的動機和立場。我覺得,如果推理小說中作者無法令讀者「認識」一群角色,去思考各人的關係,從而享受「猜凶手」的樂趣,那不如減少角色,將焦點放在「手法」和「原因」之上。

29〈聽海的聲音〉

黃羅:以我這編輯來看,我對這篇的文字有很大的意見,很多地方要修。打個比方:「基隆一直以來,就像沙漠一般,沒什麼發展。」,如果我改的話就是:「一直以來,基隆就像沙漠一般沒什麼發展。」。第一,逗號太多;第二,主詞放在一開始的地方。整篇都有類似的問題,讀起來看得懂,但就編輯角度來說,有很多地方要細修。

寵物先生:有點像是一個人在講話,很多地方會頓一下。

黃羅:以編輯的角度,會認為兩個逗號之間,最多到十二個字;當然可以依照角色的情緒調整長短。但是這個作者喜歡用短句,逗號很多。逗號多對我來說的壞處是,情緒會一直中斷。

杜鵑窩人:這篇是五篇中我比較喜歡的。文筆是有他的問題,不過在閱讀時掃過去,從頭到尾的流暢性都還可以。黃羅提的當然是一個缺點,不過以我的感覺,我要挑的是推理小說,小說的寫法看得懂就可以。這篇的缺點真的不多,我還蠻喜歡的,日本味很深,編成兩小時火曜推理劇場大概不錯。

路那:坦白說這篇和下一篇是我比較猶豫的,不知道該選哪篇比較好,兩篇都很喜歡。仔細看文字的話,的確會覺得逗點用太多。一定要挑毛病的話,序章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在提示說「如果早知道」嗎?但其實事情並不是「早知道」就可以解決的啊。早知道、晚知道、不知道,都不會對事情造成改變。

杜鵑窩人:這篇不只是像火曜推理劇場,更像是八點檔。

路那:如果硬要說有個功用的話,大概是把整篇小說的基調確立下來。這篇我讀起來,不會覺得它是篇很激烈的小說,而是篇帶著哀愁,事情照著順序發生的故事。我蠻喜歡這篇,因為是結構上很完整的小說。伏筆有埋也有解,裡頭藏的梗,像是用枕頭謀殺的部分,在看得時候就會注意到,會發現警方有所遺漏。所以我覺得公平性也是有的。要挑問題的話,就像黃羅講的,是文字上的問題。

寵物先生:結構面很不錯。在第一節結尾時,母親的命案就發生,算是很早就給讀者一個高潮。到三分之二處,逮捕了第一個犯人;到結尾前,偵探又成為第二個犯人,高潮的安排拿捏得當。文筆的部分,我是有意識到逗點頻繁出現,不過閱讀還算順暢。文筆有點陰鬱感,蠻適合故事情境。女朋友和母親還有男友的感情,是構成動機的重要劇情線。訊息並沒有太過集中敘述的傾向,而是隨著故事進展一點點釋出,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樣。推理部分,我找不到邏輯上的大問題,算是中規中矩。只是有個地方比較令我在意,女主角從哥哥、阿範的年齡關係,發現母親所述往事時間序上的不合理之處,進而判定母親說謊,但下一個結論就是「不是阿範的爸爸拋棄她的,而是她自己移情別戀」;這結論有點跳太快,母親在某些地方說謊,也不代表全部都說謊。這中間可能要有充分的根據,或是稍詳盡的論述。

黃羅:我讀的時候一直困惑女主角哥哥存在的目的,是要證明女主角和男友不是兄妹?

杜鵑窩人:對,母親討厭他的理由不是因為他們是兄妹,而是因為討厭他爸。

寵物先生:關於伏筆、線索的設置(月曆、手套、可樂、枕頭、美容院等)與收線做得還不錯。開頭「遊民倒地,大家以為他死了,不久後卻又醒了過來」這段與最後的真相作連結,是很好的設計。有些線索還是有所保留,但如果不用本格推理的角度去看的話是還好。關於序章,我也是有點在意。序章可能在長篇比較有用。

路那:一般來講,序章應該只會寫描述性的文字,不會說是誰講的,但這篇裡就寫得很明白。後面寫到把女主角和阿範繫在一起的不是紅線,而是枷鎖,就是一個苦情的基調。但放了序章,就會讓讀者在中間看到阿範出場時,就知道再來的走向很不妙。我覺得這就是有點畫蛇添足的地方;如果不要這個序章,到後面轉折的時候,給讀者的感覺會更強烈。

寵物先生:他預先透漏了兩人的重逢會走向毀滅,我覺得這是不用先講出來的,這樣看到後面才會有心情上的起伏。

路那:一旦透露出來,看到後半的重點就不是在看這兩人的結果怎樣,而是在看他是什麼時候露出馬腳。主題就從Who變成What轉調了。

寵物先生:阿範有講一句話:「這一切都是我應得的。」作者似乎想藉此告知讀者阿範在講這句話的當下,內心就抱著認罪的態度,但這樣的心態有些奇怪。阿範那句話是回應女主角的問題:「你會恨我嗎?」女主角問的是過往甩掉他的事,他講的是害死女主角母親的事,前者遠發生在後者之前,但阿範的回答卻好像是自己做了後者才招致前者,因果關係整個錯置了。

杜鵑窩人:你可以想像他兩次的意思不一樣。

寵物先生:對,可能這句話有二重含意。他講得時候其實沒在回答女主角的問題,而是用隱晦的方式認罪,可以這樣解釋。然後我想問一下「海的聲音」有沒有什麼文學上的意涵?像是已逝青春的追尋一類的。

杜鵑窩人:因為從頭到尾都有在海邊啊。

路那:我覺得這篇的安排的確有那個意味,就是一個時光的變遷吧。自然的不變和人事的變遷。硬要講缺點的話,有個地方讓我覺得很奇怪,就是她媽媽阻止他們交往的部分。後面提到一個問題,女主角說她媽媽怕她的秘密會守不住,一個一旦洩漏會讓女主角和她哥哥鄙視她的秘密。但這有什麼好擔心的?

杜鵑窩人:裏頭有說,她媽媽是個嚴苛的人,什麼先有後婚都沒辦法接受。

路那:問題是前面她跟女兒講的故事裡,就有說過她為她男友去墮胎。這個地方比較講不通。

杜鵑窩人:當母親時的道德標準跟當女兒時不一樣啊。

路那:我的意思就是這樣。道德標準不一樣,你的往事和你的道德觀之間是沒有關係的,那為什麼這件事爆出來,就會讓妳的兒女對妳破滅呢?我覺得媽媽這個地方其實沒有寫很好,因為前面看到的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後面對著來訪的女兒前男友說他媽是賤女人。中間的落差描寫有點不足。

陳浩基:先說一下我的評審標準。我一向喜歡創意,尤其是「規格外的創意」,所以如果使用敘述性詭計、異色的背景(例如科幻、奇幻、武俠、歷史)、反常的謎團設計,甚至冷門的題材(例如第三屆島田獎得主文善的財金推理),我都會特別加分。所以換句話說,假如一部作品沒有以上的特色,特別是傾向寫實類、沒花巧詭計的推理作品,我的要求會格外嚴謹。本作我認為是後者,故事的背景跟不少八點檔相似,祭出男女感情、上一代恩怨等戲碼,再加一點點血腥,基本上就是很平實的推理故事。本篇的文筆十分通透,作者的敘事手法極之成熟,明明有不少篇幅是以第三人敘事者的角度,緩緩道出角色的往事,這種寫法很容易令故事「冷掉」,但本作沒有這毛病,更製造出一種「低音」敘事的效果,恍如電影一樣將畫面呈現在讀者眼前,而又適時換成角色對話抓住焦點(並埋下伏筆),再加上精緻的描寫,令讀者能體會角色的真實感情。當這一層的功夫耍得好,故事便具備吸引讀者的特質,接下來便要看推理(謎團、佈局)的部分能不能借這些優點發揮。而我認為本作做到了。謎團本身並不複雜,沒有什麼物理性詭計,也沒有欺瞞讀者的文字Trick,但是,作者處理的每一個細節都堪稱完美。從序章的描寫,到案發現場的資料、角色的心理活動,每一件部件都鑲嵌得天衣無縫。雖說謎團不複雜,但這設計十分十分漂亮,作者不單埋下「表面的伏筆」(案件的真實線索),還向讀者交出「裡面的伏筆」(跟案件無直接關係,抽象化的「提示」),讀到結局,讀者無論在「面子」還是「裡子」都會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我真的不想挑毛病,要挑的大概就是感覺太八點檔。但卻是很好看的八點檔。我覺得本作有點東野味,而且是比東野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東野味。不管我喜不喜歡東野,能寫到這地步,就是極之難得啊。

43〈獅山大兄與749〉

陳浩基:這作品應該是道地香港作者的作品吧,不但語句帶著粵語風格,杜撰的專有名稱都有其影射之本,看到「黃金討論區」,大概沒有香港人不知道指的是什麼。行文不算流暢,但敘事尚算工整,事件細節交代得條理分明,作為推理小說,是合格有餘。而我認為本作能入圍,在於作者在推理線上下了工夫,因為單看推理元素,便看到推理迷追求的趣味。本作的謎團也不是有什麼破天荒驚人之舉,但作者結合了兩個詭計,一個是很有趣、帶點不可能犯罪的本格謎團(犯人如何分身殺人?不在場怎可能弄假?為什麼出現一堆有點古怪的細節?),另一個是敘事視點改變的詭計。前者的設計相當有水準,利用了科技與人性的盲點,加上一些傳統的犯罪詭計,製造出相當不俗的新鮮感。至於後者,我想資深推理迷看到這種模式,也猜到「必然有詐」,問題是,「詐」到底在哪裡?本作在後者的設計上不算優異,但也製造了另一層的意外性,兩道詭計並列,令本作成為一篇很別緻的新類型推理故事。如果說本作的弱點,我想就是作者需要在描寫上累積經驗吧。作為功能性的部分,以及地方趣味的部分都夠好,但整體讀下來就是有點「乾」。不過反過來,本作的主題之一便是網路的匿名性,人與人的接觸只餘下片面印象,而這篇的故事亦帶有相同的氛圍,也許正正體現了這種「Web2.0」的冷漠風情吧。這篇應該是要把焦點集中在推理之上吧。就算我是港人也覺得文字有點難讀,不過考慮到隱藏角色身分這個要素,作者在以蛋撻視點描寫的部分不得不迴避細節,也許是非戰之罪。以謎團的部分而言,我覺得滿有趣的。A佈局殺B卻意外被C殺死,然後C在A的佈局上追加自己的佈局,這種設計未必新穎,但要設計得合情合理卻不容易,而我認為本作作者做得很不錯。本作的謎團運用了Web2.0的特性,將不在場證明的部分放在網路上,這設計絕對值得嘉許。利用科技作為謎團,不少作者會考慮科技層面,例如本作中的「實況」詭計,從科技點切入,還可以使用遙控的技術(以甲電腦串流操控讓乙電腦進行實況),但作者沒有使用這種「硬」點子,反而從人性切入,利用「人看到對方作出回應自己提出的語的行動便當成實時回應」的盲點,配合電玩本身其實是「有限狀態機(Finite State Machine,即是用家的行動其實侷限在一定規範的既定可能的模型)」的特質,可說是將「新」與「舊」結合得當。我讀的時候一直想起〈鄉民偵探團〉,或者這可說是香港版的「網民偵探團」吧。(笑)

杜鵑窩人:這篇有犯了我一個大忌,中間有個部份把姓氏打錯。

路那:另外有個我更不能接受的筆誤,中間有個交待部分,把真凶和被害人打錯了,把受害者打成兇手。

杜鵑窩人:對,那部份我扣很多分。

路那:作者應該有修改過,可能修的時候忘記更正了。

杜鵑窩人:對,這是我大忌,因為錯的部分是故事的根本,誰殺誰搞不清楚。

路那:文字部分雖然不很順暢,不過我讀起來是覺得還好。

寵物先生:這篇我評分給最高。雖然文筆讀來不太順暢,但看得時候樂趣一直出來。我把它命名為「網路推理」,描寫遊戲實況直播的生態非常透徹,例如講到兩位實況主的個性與「表演」資質,可說是活靈活現。一開始蛋撻在Skype上跟大家道晚安說要睡覺,卻弄了很久之後才睡,這部分我有笑出來,覺得太寫實了。從中建構的不在場證明詭計也頗具巧思,雖然其實是某類老式不在場證明的一種型態,不過用了個新的技術。以Skype群組討論案情的寫法更是契合這樣的故事背景。推理線是網友們從一些線索旁敲側擊,陸續提出假設又被推翻,最後由偵探「墨水問號」提出最具說服力的結論,可說是網路版的《毒巧克力命案》。

路那:我覺得應該是安樂椅神探,這篇我蠻喜歡的是他用網路來做為安樂椅神探的媒介。這篇的亮點是以網路來做本格推理,把古典的安樂椅神探用網路這新媒介呈現。

寵物先生:我說像《毒巧克力命案》是在結構的部分,一直對兇手的不在場證明做假設,再用線索去推翻。且作者很聰明,知道僅由網友之間的對話難以構成小說,還穿插了命案搜查小組辦案的片段。這部分很不錯,除了可以與網路傳聞互相比對,加上一些警方得到的資訊,增添案件真實感,不至於整個推理只是網友的自說自話;兩條敘事線寫下來,也讓作者達成另一項額外的詭計。除了「凶手的犯案手法」這個表向的謎團外,還有兩個充分應用到網路匿名特性的內裡謎團「視點主角『蛋撻』是誰?」以及「刑警郭豪是哪位網友?」這兩個謎團是一體的,是利用敘述性詭計的誤導(暗示蛋撻是刑警,讓讀者誤以為就是主要偵辦案件的郭豪)當成結局的bonus。這樣的手法在過去以網路生態為背景的作品(金田一的《電腦山莊殺人事件》)也出現過,只是用法各有不同。這並不是說作者老梗,不如說我一開始便期待作者會這麼用,所幸作者沒讓我失望。我有試著挑一些缺點,不過除了文字以外,找出來的都是小瑕疵。像是最後沒有說明趙淑芝(Maggie)案發當時為何沒去公園慢跑(也可能有,只是沒碰上那兩人),以及「郭豪=桂問香」這樣的連結只憑Skype的一句話,總覺得可以多加點線索。但這些都是枝微末節,是可以忽略的。整體來說,我給這篇很高的評價。

黃羅:我給這篇評價不高。對我來說,這篇跟去年的《推理遊戲》很像,都是一堆人在討論。我看這篇像是在看一篇討論串,沒有故事。雖然他用了新的概念去寫推理小說,但是沒有故事性。詭計設計的很巧妙,但最後靠得是巧合,我看完就覺得喔原來真相是這樣,沒了。我看小說很在乎有沒有故事線,跟人有關或跟情感有關,裡頭是有寫到恩怨情仇,但只佔了一小部分,導致這篇對我來說就是一串討論串。我覺得再巧妙的詭計如果沒有劇情線串聯,就覺得可惜。

杜鵑窩人:我跟黃羅意見一樣,這篇有推理,沒有故事。

路那:我不覺得他沒有故事,這可能是閱讀上範式的問題。對我來說,討論串本身就是一個故事。這篇小說確實有很多討論串,但他有用敘述把前因後果補全。對我來說就是個推理小說故事的樣子。我非常喜歡這篇的一點是,他的詭計很創新,用了新的科技和舊的表演方式,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新瓶裝舊酒。把現代科技和本格推理要素交織得很好。而且他把一個安樂椅神探切成好幾個人,這點我也蠻喜歡的。

杜鵑窩人:可是如果問我的話,他的推理和案件發生是巧合。一個是預謀,一個是剛好遇上。

路那:他的動機是巧合,但推測不是,他有完整的推理過程。

杜鵑窩人:案件的發生是A到C,然後B到哪裡去了?那個女的在哪裡?

路那:她可能就是沒有出來,只是沒有解釋,並不會讓整個推理崩潰。
◎ 評審最終票選結果

各篇討論告一段落,評審每人依照自己的各篇排名給一到五分,計算加總成績。

寵物先生 黃羅 杜鵑窩人 路那 陳浩基 總分
寂寞球體    1   2   3    2   3   11
重返竊案現場  4   1   4    3   3   15
夏燕芙蓉    2   0   1    1   1    5
聽海的聲音   3   0   5    4.5   5   17.5
獅山大兄與749  5   0   2    4.5   3   14.5

評分結果,以得分最高的〈聽海的聲音〉作為本屆首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