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CASE STUDY),一場精神科醫師與病人間的貓抓老鼠遊戲,讓正常與失常的界線逐漸失守。這是一本需要聚精會神閱讀的心理/懸疑小說。當初接獲這本書時,我沒有預設這會是如何描述人格、心理,或是角色間的人際關係,對於小說中的「心理諮商過程」好奇更多一些,想不到《真實案例》一書可以敘述得如此貼近真實。

本書架構以「五本筆記本」和「布雷斯維特的研究」並行,以筆記本主人、精神科醫師布雷斯維特、閱讀筆記者等的不同視角,描述六年代發生的真實故事。在閱讀時,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體驗」不同角色的身分、情緒,甚至所經歷過事,隨著第一、第二……到第五本筆記,情節與故事推展層層遞進,以及穿插了「布雷斯維特的研究」,更是筆記中的重要線索,也是布雷斯維特的早年到後來的生活,其中也補充說明了許多筆記未提到的細節,可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安排。此外,「五本筆記本」也可分別觀看,以不同主題呈現,分別試著去探討「個體」、「自我」、「自殺」等概念。建議依序閱讀,較能將書中內容連貫。

作者的敘述方式簡潔清楚,書中描述的情境和過程節奏,相當貼近日常,彷彿與布雷斯維特置身在同個空間,看著他傲慢瘋狂的處事態度,還有那些意想不到的行為。「羅貝卡」和「布雷斯維特」的諮商過程,是我認為緊張精彩的橋段。羅貝卡不停地創造一個只呈現在布雷斯維特前的角色性格,布雷斯維特質疑她的種種話語並非真實,氣氛瀰漫著詭譎、不信任,而羅貝卡非常想證明布雷斯維特的錯誤和不適任,這其中也可衍伸至關於個人、社會與時代下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令人驚豔的感受是,在閱讀本書時,會邊閱讀、邊懷疑自己,懷疑書中「真實」與「虛構」的部分,明明是小說,卻也是人生。若沒能看到最後,會很不甘心。在讀完《真實案例》後,值得我們去反思過去與現在:你是否夠瞭解自己、是什麼造就了你現在的「自我」?你所認為的「完整的自我」是什麼?或許我們一直所追尋的,從來就沒有答案。

推薦人:文子

Guest

臺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之友、迷謎知因推理讀書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