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決選評審共五位,分別為(依筆劃順序排列):
杜鵑窩人、陳蕙慧、張亦絢、路那、譚光磊
本屆五篇決選入圍作為(依來稿順序排列):
〈冰涼的殺意〉、〈冰室〉、〈救風塵〉、〈FoodCat:您的餐點已在路上〉、〈不要相信保羅的話〉
以下為各篇之決選會議紀錄。
〈冰涼的殺意〉
路那:五篇入圍作之中,這一篇的推理情節較多,但標點符號用得怪怪的,情節專注在動機和怎麼進行謀殺上,有趣的是兩個凶手互相推論彼此的真相,事件沒有被外界所察覺,讓業餘偵探的進行變得合理,同時維持偵察的趣味,犯罪事件本身是雙向的,剛開始覺得是小品,看到後來還滿喜歡的。
譚光磊:越讀到後面會越喜歡這篇,比較弱的地方是對話有點生硬,人物之間有些八點檔的狗血感,整體來說是漸入佳境型。
張亦絢:這是一篇後來居上的作品,結尾的交錯與互動寫得非常好,是五篇當中最細膩的,對於殺意的探討,以及最後人物的感情跟內心深處的描寫都相當不錯,作者設想的動機其實很有發展潛力,可惜書寫過程的說服力有點弱,那麼強的殺意,可能需要更完整的寫作,才會比較有說服力。前半讀起來有一點卡,人物的形象較為薄弱,作者或許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書寫人物。
陳蕙慧:稍微說明一下我對新人獎的整體期待,當然希望第一是好看的小說,第二推理過程是公平的,提供的線索能讓讀者不會覺得結局不合理,除此之外也希望文字能力更加簡潔,敘事感會使人願意投入,以及在形式上或採取的犯罪手法,或是動機等等是不是有新意,還有表現上的平衡感是不是拿捏得很好,我會就這幾個層面來看作品。這次非常感慨而且高興,這應該是我第七或第八次評決選了,這一屆的水準提高很多,感覺苦盡甘來,每一篇都有很喜歡的地方,所以相當為難。這篇作品最初會覺得好像是一個套路,一開始過度冗長,浪費了一些篇幅,人物角色較為刻板、平面,但其實看得出來是用心的,作者想要做出女主角跟李太太之間的對比,事實上也處理得還算不錯。當然最大的驚喜就是結尾,她們兩人是存有善意的互相攻防,扭轉了我原先覺得這是一篇本格推理的看法。
杜鵑窩人:這篇的敘述從頭到尾非常均衡,不管是小說還是推理,當然也都各有不足,比較可惜是小說前面很冗長,講了一堆推理,破綻一堆,但後面又收得有點趕,讓人疑惑事情真的可以收尾嗎?作者把女主角找乾冰的過程描述得很詳細,她的行動過程好像毫不掩飾,警察要查的話很容易就可以查到,我如果是她,我會花錢去買,因為對方不會想到。後面李太太雖然有幫忙收尾,但也只是把人救出來而已,有點顧頭不顧尾。
〈冰室〉
路那:這篇作品講九龍城寨這個三不管地帶,把裡面的人物描繪得非常令人期待,屍體的出現也很有趣。故事的核心謎團是屍體怎麼到了冰室,以及為什麼會被放進冰室貨倉。小說可以說是漂亮地解決了謎題。只是看到一半,看到對宋經理的描繪,突然之間有點萎靡下來,開始有點困惑小說的核心重點是九龍寨風情、黑幫風雲或者是解謎呢?本篇如果要走解謎路線,那麼沒有說明屍體的死因與為何陰錯陽差地被搬運至冰室,就成了它的致命傷。對我來說,算是開高走低的狀態。
譚光磊:這篇應該去投犯罪小說獎,而且應該寫成一個長篇,背後的世界觀是很大的,每次登場新的一批人,就又是新的故事,這部分做得夠強、夠好,以至於最後雖然謎題沒有解開,還是會覺得是好看的故事。只是,從推理和謎團設計的角度來講,有點像是拿死者來應付宋經理,既解決自己手上的問題,也救了黃竹君一命,但沒講劉港生到底怎麼死的,有點可惜。因為世界實在太迷人,很有黑幫電影感,非常期待寫成更大的作品。
張亦絢:我盡量以小說本身怎麼定調,就用那個類型的傳統跟筆法來檢驗,這篇作品在解謎上不合本格規範,這點我沒有扣分,反而是加分,因為它的呼應性很有說服力,它其實是對解謎不屑的那一派,松本清張也有些作品直接把這個態度表現出來。這篇的每一個步驟都在對解謎不屑,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花腦筋的事,你只要想想看是誰會偷懶、會把鑰匙拿給別人,就是屍體大於謀殺,謀殺又大於解謎的派別。文字非常好,不使人厭煩,情調、節奏沒有找到太大的毛病,最後悲愴的結果也有做出來。不過,我認為作者對於權貴沒有做出平衡的處理,明明有很多黑幫,但我們會覺得最壞的是宋經理,稍微不夠細緻與現代化,有過分歸罪女性化的問題。
陳蕙慧:這篇我讀得非常開心,好像看到一部香港電影,每次有人出場配樂都很大聲,很吸引人,可是讀到最後真相差點昏倒。裡面有很多人性細微處的攻防,或許可以把這些攻防當成一種智力的對決。就文字層面來說,這篇有很多濫用成語的地方,而且用得不太對,可以舉出滿多例子,像是「四年間生意盎然」,或是嬋姐在找暗袋的鑰匙,很誇大的說「如獲至寶」,這是故意要誤導嗎?因為鑰匙是關鍵物品。當然這些都是小瑕疵,不會造成很大問題,只是難免會造成一些閱讀上的干擾。
杜鵑窩人:這篇小說確實很流暢,故事寫得很好,但最後就是虎頭蛇尾,突然冷掉。混血兒怎麼死的沒人知道,就斷氣了,怎麼變成屍體、在哪裡被害,也統統沒人知道,解謎就只是屍體怎麼來的、怎麼進去冰室貨倉的,結果卻是鑰匙寄給別人,可是前面也沒提過,推理就是一直有缺,很多設計的小細節有埋伏筆,偏偏都沒解決。
〈救風塵〉
路那:這是帶著武俠趣味的小說,以前也有評過幾篇類似的作品,當時認為這類作品最大的扣分項是作者沒有理清武俠小說的「功夫」與推理小說的「邏輯」界線,造成武俠大開金手指,把推理的合理性給取代了。但這一篇作者花非常多心思在處理這部分,比如說孫小紅三番兩次問江大俠的能力到底在哪裡,本來想說為什麼要問這麼多,後來才知道因為凶手藏在櫃子裡,突然之間就覺得滿合理的,前面是鋪陳她的擔心,算是臨時起意的策劃,彼此之間是互相配合的,沒有事先打聽,而是當場做這些。作者利用事實描繪跟文本話本敘述來作雙線探討,這算敘述性詭計吧,非常有意思,因為不只是用文字,還調動敘述在現實生活裡的作用,透過敘述來讓一件不是真實的事情變成真實的。喜歡這篇讓俠客本身去掰謊,俠客跑出來說「這些關於我的傳聞都是假的」,這段滿好笑的,會聯想到《紅樓夢》裡賈老太太講才子佳人如何不可信。比較大的問題在於敘述的時候,就算孫小紅覺得很抱歉,她也沒有把真相說出去;孫小紅對於江明玉的情感也有點怪,作者到底是想要呈現出什麼樣貌?她來找他,是為了把仇家引過來給他殺嗎?這邊不太確定,好奇大家的看法。
譚光磊:這篇的文字太強,我非常喜歡顛覆武俠套路的部分,包括「江湖中人慣常拿拳頭解決問題,不代表不能講道理,也不代表不該講道理」,我們常看到武俠小說裡有大俠大戰群雄,到了這篇,全部都是用另一套講道理的方式解決,很有趣。不同字型的設計讀起來有更多一層的趣味,但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到底是誰在講,像後面「這是怎麼回事?」那段,應該是鶯鶯跟小紅在對話,可是看不太出來是不是一人講一句,無法分辨,也不知道人究竟是鶯鶯還是小紅殺的。這篇跟〈冰室〉一樣,都會期待背後還有其他的故事。
張亦絢:這篇是以武俠、羅曼史、奇情混搭,來做釣魚的餌,似乎是希望讓有閱讀其他類型習慣的讀者也有參與感,雙文本的部分是特別值得肯定的部分,如果看得非常細膩,會發現所謂「救風塵」其實是「落風塵」,事實上大俠江明玉本身等於也是被設計的,一層一層的諷刺性相當高。裡面有一種翻案的意味在,不管是殺人還是置放詭計,其實都不是江大俠最厲害,他只是有名聲,孫小紅不斷誇耀他的厲害,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讓他心防鬆懈。我不能完全滿意這篇的原因在於有一個問題,作品借用三個類型混搭,這些都是自由度非常大的類型,除了推理本身虛構的自由度以外,因為進入了武俠,不是說一定要走歷史寫實,但凡是到了他時代跟他方的小說,通常會有兩種寫作策略,一種是純粹使用自由度(像是奇幻小說),另外一種是投以現代的眼光,第二種在橫溝正史或宮部美幸就用得非常好,讀者完全知道不是寫現代的世界,也不會用現代角度去批判。這個作者書寫時有這種企圖,可是比例上不太夠,例如為什麼妓女殺人會這麼緊張,後來發現俠客殺人好像就是解決之道也不太難,另外加上他身懷絕技之類的,後來孫小紅說會向青雲莊認罪,又好像讓被定為殺人犯這件事變得很輕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羅曼史的部分,有的時候會使小說的整體性受到損傷。這篇作品可以滿足對於詩詞、古代話本情調的喜愛,但如果能夠有多一些的敏感度,將會使可看性變得更高。
陳蕙慧:這篇的文字運用成熟,在節奏感的掌握上,一看就知道作者想要嘗試使用敘述性詭計,這一點已經要加分,因為敢用敘述性詭計,如果沒有一點功夫,就會被痛批得非常厲害。小說採取的背景不是現代,第二個加分。第三個,作者自己是有一些中心思想的,當然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全部都有貫徹,就我體會到的,在形式上面的嘗試已經算是很不錯。這是少數讓我笑出來的一篇,我不知道作者年紀多大,如果輕的話我要佩服他,他在某些歇後語的處理上,可以處理得這麼機巧。整體來說,小說中還是有現代的新意,因為從頭到尾都在唱反調,不管是慣性思考、某些事情的既定形象,還是認為這個時候應該要這樣出招,全都沒有,我很喜歡、也很欣賞這一點,而且作者還是很乖巧,想要符合我們是推理小說的徵選,所以一樣有屍體,最後也有解決。這篇的完成度已經算不錯,反而有些模糊的地方,我覺得是留下想像空間,而且是有餘韻的,在新人獎很少能看到有餘裕的作者,他用另外一個方式在玩弄讀者。
杜鵑窩人:我不知道要怎麼定義這篇小說,因為它從頭到尾都在考評審,「救風塵」在元曲看過,三言二拍也看過,「孫小紅」第一個會想到李尋歡最後的老婆,「鶯鶯」是《西廂記》的女主角,全部都到齊,柳大、柳二、柳三……到柳七全部都講得很清楚,裡面埋了太多東西。這篇是反武俠,完全不會用到武功,大俠就說講理嘛,那些事情都不是他做的,都是說書先生講的,都是編的,實際上不是那樣,從頭到尾都否認。作者寫故事講得很有餘裕,其實連推理都在反,反推理、反武俠、反羅曼史,什麼都反,故意在挑戰評審,挑戰所有的讀者,他投徵文獎好像故意要看你們夠不夠格,知不知道我寫的這些人是誰、救風塵是什麼東西,我甚至懷疑過作者是路那。到最後是敘述性詭計沒錯,而且還分得很清楚,字型不一樣,但我不知道推理在哪裡,只是告訴讀者:武俠小說很無聊、推理小說很無聊、羅曼史都是假的,你們想像的都不對。我佩服作者的挑釁能力,講故事能力很高,可惜最後收尾沒有很順。
〈FoodCat:您的餐點已在路上〉
路那: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小說,沒有太大的錯誤可以挑,有趣的是用外送作為新的販毒手法,再加上親情倫理的糾葛,讓兩個小李實際上有年齡的差距,但是中間有點取巧,我不覺得年輕人會叫退休警察小李,這部分有點硬傷,屬於比較不成熟的敘述性詭計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也有一些做得不錯的地方,比如直播主最後的完結詞是「別忘了所有的明日都來自於此刻,所有的此刻也都來自於過去」,一開始會疑惑到底跟主題有什麼關係,實際上是一個伏筆,後面會發現是把幾個角色串起來的關鍵,滿細心的。不過有些時候,過度細心的部分會讓人覺得好像也可以不用講那麼細,比方警察小李的奉公守法、一板一眼,他託前同事從證物室拿東西,說「要是沒有的話,你就立刻逮捕我」,這個安排有點奇怪,他大可以請兩三個同事一起在證物室錄下來就好,可能就不會違反相關規定,拿出來做這件事情,再叫同事把你逮捕,同事實際上完全沒有辦法脫罪啊。不確定外送超市那部分的可行性,倒是有個比較大的問題,小說裡面講這些商品組合很奇怪,可是我覺得還好,人們的購物行為無法簡單預測,大家會透過外送平台購買的組合根本想像不到,如果每次遇到很奇怪的堅果罐,好奇想看還滿有可能,但每次都收到這個組合很怪要退貨,販毒集團有必要這麼麻煩嗎?如果是我就用Telegram之類的東西,用這個下單,反正在境外警察也抓不到,我直接叫他去買某間超商的某個東西,裡面直接全部放毒品就好,也不用退貨來退貨去,造成這麼多麻煩。這篇在寫作上不是特別好,但有到基本分的程度,看起來整個是順的,只是回頭深思犯罪事件的邏輯時,就會有一點疑問慢慢冒出來。
譚光磊:我對於帳本放進堅果罐的可行性有點疑慮,不知道是不是有更大的包裝?帳冊一般來說沒有那麼小本。這篇的文字是順的,有到一定水平以上,但敘述性詭計有點激怒我,兩個人不同稱呼的手法讓人不爽,另外還有一個扣分點,那個唱片公司到底叫什麼,前後拼法不一樣,這還滿基礎的吧怎麼會弄錯。
張亦絢:這篇作品主要是處理一般親子、情侶的感情,溫馨而且試圖走療癒派,在競賽裡面也許不是那麼亮眼,可是其中的日常推理並不粗淺造作,有水到渠成的完整感,也有一定的嚴謹度。兩個都叫小李這件事,我要幫忙辯護一下,其實像是外送員,或是很多做技術工作的人,例如攝影師,就算年紀很大了,也還是會叫小蔡、小王、小陳……等等。其實我滿驚訝的,閱讀的時候一點混亂都沒有,不需要很費力也能知道兩個是不同的人。這篇的好處在於所有的細部處理,作者所設計出來的很多小情節,包括父親把抽屜打開這件事,包括看到兒子前女友的笑法,就想到兒子的笑,這些都是很棒的,這種小動機、小情節,反映出情感深刻的部分,才有辦法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強的動機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小說中所有的對話與人物都是可感的,所有這種可感都不是用大張旗鼓的方法去寫,這是推理小說可長可久的能力,必須要對人的情感有一定的掌握跟表達能力,作者對推理的用心值得肯定,雖然是一篇很少附加價值的推理小說,卻是我這次看到特別喜歡的作品。
陳蕙慧:我也是從日常推理的角度來看這篇,老實說真的沒有什麼亮點,就是順順的看過去,有感情深度,可是其實沒有更大的宗旨或者推理上的主張或意圖。但我必須要幫作者說一些話,他是用心的,不管是在結構、形式以及經營上面,還是在推理、謎團的解決上,或是人物布局跟感情上,全都用了心。例如楔子的部分,其實芊芊已經出場,賀警員聽到那一句slogn,馬上問點點是不是芊芊,結構上就首尾呼應。很多推理寫作者會有一些毛病,前面寫一大堆,好像要提供給你線索,其實是在誤導你,但是這篇沒有,作者的處理是嚴謹的,節奏跟結構都有達到平衡感。其中有滿多自然的細膩,不是刻意的鋪陳,相較於〈冰密〉刻意要寫有一具屍體被殺害這種比較突兀的場景,鑿痕是比較深的,而這一篇,看到最後爸爸把所有的抽屜打開,我就原諒作者拼字的錯誤了。我看到錯字、標點符號用錯都會很火大,但看了這麼多的推理小說,真的沒看過有這樣的場景,作者如果未來可以繼續寫作,成名之後,我認為這一幕會成為他生涯代表作的名場面。
杜鵑窩人:這一篇的敘述性詭計四平八穩,沒有什麼大問題,什麼都到位,感情處理也很好,剛開始鑰匙圈都暗示了,很早就埋好了伏筆,誰殺了年輕的小李也都知道,可以照著順序讀下來,不合理的地方還是有,就是想像與實際之間的落差,新人獎多少會有這種情形,求完美是做不到的。整體來說中規中矩,亮點沒有,可是缺點也很少,細膩度少了一些。
〈不要相信保羅的話〉
路那:這篇明顯是日本一個案子改編的,有一對姊妹叫洋子跟真由美,洋子是姊姊、真由美是妹妹,他們家在尋找失蹤的真由美,當時有電視台去拍攝──因為年代比較久,那時候還不太會上網,這篇有做現代的改編。電視台去拍的時候,爸爸背後書櫃上貼了一張紙寫「不要相信洋子的話」,日本網友去檢證發現,妹妹真由美失蹤的過程,全部說法都是姊姊講的,紙條內容的意味不明,整件事引發非常大的話題。後來還有人去查,發現真由美的名字被從失蹤者名單拿下來,到現在她的下場如何,都不是公開的狀況。把那個案子拿到現代的台灣是滿有趣的嘗試,重點會落在要怎麼解決懸案,怎麼讓事情變得合情合理,但作者不知道是寫到沒力還是怎樣,後面有點短,雖然確實給了合理的解釋,可是破案的部分,相較於前面為什麼會涉入這起失蹤案,失蹤案在相隔這麼久後如何又引起大家的注意,明顯鋪陳不夠,也缺乏細節,在比重上是失衡的,是來不及寫嗎?小說裡面作者要做哲學上的思考,想透過類似狀況把道理講出來,但實際閱讀會感覺塞得太滿,料有點下太多,以至於卡到後面,導致故事的主體變得比較弱,所以前面這些思考反而沒辦法順利被襯托出來,或許可以再簡單一點去切入。這篇有點可惜,平衡感沒有抓得很好。
譚光磊:我特別查了字數,〈冰涼的殺意〉是兩萬一千左右,這篇快一萬七,篇幅差異不大,〈冰涼〉那麼單純,這篇卻塞了五倍以上的東西,我想可能需要更多的篇幅,或是刪掉一些東西,不管是六祖、惠能跟聖經,還是酒吧、搖滾樂、直播、懸案,實在有點太多了,有點干擾閱讀過程,最後也無法理解哥哥為什麼待這麼久才離開,沒有完整的解釋。
路那:還有爸媽的電腦技巧也太好了吧。
張亦絢:這篇作品很明顯受到卜洛克跟伊坂的影響,作者想要給予讀者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跟你談談音樂、談談典故,可是回想卜洛克跟伊坂,他們在處理情節上還是有一定的穩定度,而這篇的推理有一些很可惜的小錯,造成比較嚴重的閱讀困難,例如偵探的想法變來變去,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改變,偵探可以只知道一部分的事情,但不是完整知道真相,但是作者本人要知道,文字佈局時,情節才能互有吻合。我認為作者是一個很棒的魔術師,兔子出來了,鮮花出來了,引你注意的驚奇效果很強。現在有一種新的潮流,我稱作「牽強推理」,或者花式推理,把推理工具化了,這樣做不是不行,可是作者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這件事情。這篇的作者有這樣的傾向,卻又有一種「神探還是比較好」的想法,因此沒有好好地處理,導致讓人覺得太過便宜行事。我一直在想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如果偵探是亂槍打鳥打出一些東西,或許一些缺點就不會顯得那麼突兀,很多時候只要偵探說「我推測」,整個效果就可以達到,會比用「我知道」來呈現好很多。作者或許是特意要挑戰一般人不會想到小螃蟹的問題──小螃蟹是我為了不爆雷取的暗號──可是在比重上,不只是《六祖壇經》,我甚至覺得保羅的字條都不用,作者大力經營的那些東西,如果膽子更大一點,把那些花枝招展的東西都拿掉的話,事實上有可能寫出一個真正撼動人心的故事。在這方面作者可能有一些靈感,知道在某些年代,小螃蟹會遇到的一些狀況,可是即使不是鋪陳很多細節,只是賦予更多時間,都能使小說變得更有價值。小說有一個明確的年份,但在現實中,關鍵物其實是在更晚才被發明出來,所以那個關鍵物如果能改成同性質的其他東西,也會比較好——雖然這是一個小問題,不然就是年代不要寫那麼明確。
陳蕙慧:一開始看這篇非常期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企圖心,竟然可以把《六祖壇經》、神秀跟惠能、披頭四、保羅麥卡尼塞進來,可惜最後給了一個太簡單的答案,讓我有極大的落差,而且前面沒有任何的線索,幾乎沒有任何覺得可能有的連結,在推理層面上非常多地方沒辦法說服我。人物刻劃薄弱,以至於讀者沒辦法知道應該怎麼想像這個懸案,放了太多用意不明的元素,作者可能對於謎團如何解決這件事沒有花力氣,他就是想要突顯不講理的父母、被誤解的子女、不被包容的女兒的冤屈,他其實就只是想講這件事,而拿推理小說跟其他哲理硬湊在一起,雖然我必須承認讀得還滿津津有味。最大的不滿是結尾應該再拿六祖惠能跟神秀出來,至少首尾呼應。
杜鵑窩人:作者一開始就把答案寫在螢幕上,聽過基督教故事的人就知道,保羅本來是專門抓猶太人的官員,最後信了耶穌,「不要聽保羅說的話」也是他到羅馬以後說的。作者應該懂《六祖壇經》,問題是他以為每個人也都懂,神秀寫的就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五祖弘忍就說漸悟,六祖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五祖弘忍就認為惠能是真正的衣缽傳人,可是因為六祖是從南方來的,為了保護六祖,他把袈裟給六祖,讓他半夜逃跑,所以把六祖的字統統擦掉。甚至把披頭四的事拿進來,大家都知道這是故事,披頭四活最久的應該是保羅麥卡尼吧,這些都是在告訴讀者:表面的都是假的,批評的都是假的,只有背後的才是真的,所以解謎一點都不意外。但是有很多東西作者應該仔細寫,字數都沒寫完三萬字,其實還有一萬多字的空間可以發揮。
路那:就事件本身的相似性來看,我覺得作者沒有表達得很好,變成到底要單純當事件來看,去探求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呢,還是要當公案或者是故事,去考慮到哲學上的意義,讓我們在這中間糾纏不清,而實際上鋪陳的這些後面都沒用到。這篇另外有個致命傷是阿秀跑掉以後,家人去報警,卻連警察也找不到,這不太可能,她跟女友雙宿雙飛,過了這麼久,警察都完全沒有頭緒嗎?難以讓人信服。更何況就身分來看,阿秀有必要這樣躲嗎?她已經是成年人,想要離開家,父母其實沒有法律上的身分可以阻攔,除非她不想公開跟父母的衝突,才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但有辦法隱蔽這麼久嗎?作者沒有深挖這部分有點可惜。比起談宗教、可信不可信,我反而覺得探討這個人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離開,製造出這樣的謎團比較有意思。
張亦絢:我認為作者其實是運用推理,想寫一篇給性少數者的情書,幫他們出口氣,他只要在揭發的時候,用「推測」或者「可能」代替直述,就反而可以確保可信度在想像中運作,只是這麼小的、應該要注意的技巧就足夠了。問題並不在於小螃蟹是不是流行的話題,這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而是在感情澎湃的同時,以技巧來確保作品經得起較多的檢驗。
【投票】
路那:〈救風塵〉
譚光磊:〈救風塵〉
張亦絢:〈FoodCat:您的餐點已在路上〉
陳蕙慧:〈救風塵〉
杜鵑窩人:〈不要相信保羅的話〉
最終投票結果為〈救風塵〉獲得首獎。